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:::

蛋白質微陣列技術|高通量蛋白質分析與應用領先解決方案

蛋白質微陣列技術全面介紹

什麼是蛋白質微陣列?

蛋白質微陣列(Protein Microarray)是一種先進的高通量技術,能同時分析成千上萬種蛋白質的表達、結合能力及功能活性。此技術將大量蛋白質固定在固態基材表面,透過特異性的標記與檢測方法,快速獲取蛋白質間的相互作用與生物活性信息。蛋白質微陣列具備高靈敏度、快速且自動化的特點,成為蛋白質體學研究與臨床生物標記鑑定的重要工具。

蛋白質微陣列的類型

  • 分析型微陣列(Analytical arrays):利用抗體或適體作為捕獲分子,專注於蛋白質表達量及結合特性的定量分析。
  • 反向相蛋白質微陣列(Reverse Phase Protein Microarray, RPPA):將細胞或組織裂解液點置於芯片上,針對特定蛋白質及其翻譯後修飾狀態進行檢測,常用於疾病標記物發掘。
  • 功能型蛋白質微陣列(Functional arrays):固定純化蛋白質,研究其互作活性及酵素功能,模擬生理條件下的蛋白質結構與功能。

蛋白質微陣列的製作流程

  1. 基材前處理與表面修飾:選擇適合的載玻片或膜材,透過化學修飾(如矽氧烷處理)提升蛋白質的固定效率與活性保留。
  2. 蛋白質固定:將純化蛋白或裂解液精確點印於基材表面,確保蛋白質保持天然構象與生物活性。
  3. 標記與檢測:常用螢光標記方法標記目標分子,並以雷射掃描技術讀取螢光信號,量化蛋白質表達及互作。

蛋白質微陣列的應用範圍

  • 蛋白質相互作用研究:揭示蛋白質間複雜的互動,包括Protein-Protein、Protein-DNA及Protein-Small Molecular合成。
  • 轉譯後修飾分析:如磷酸化、甲基化等修飾的高通量篩選,促進疾病機制理解。
  • 生物標記物鑑定:發掘病理狀態下特異性蛋白質標記,應用於癌症與其他疾病的早期診斷與分型。
  • 抗體特異性分析:評估抗體的特異性與親和力,提高診斷準確度。
  • 臨床癌症蛋白表現篩選:協助定制個體化醫療方案。
  • 宿主-病原體互作研究:揭示細菌與宿主間的生物學機制。

常見問題與解答(FAQ)

  • 蛋白質微陣列和DNA微陣列有何不同?
    • 蛋白質微陣列專注於蛋白質的功能與互作,而DNA微陣列主要用於基因表達或基因序列分析。
  • 使用蛋白質微陣列需要哪些試劑和儀器?
    • 主要包括蛋白質純化試劑、表面化學處理試劑、螢光標記抗體或探針,及高靈敏度的雷射掃描儀。
  • 如何選擇合適的蛋白質微陣列類型?
    • 依據研究目標和樣本來源選擇分析型、反向相或功能型微陣列,以達最佳研究效果。
 

聯絡我們

欲了解更多蛋白質微陣列技術細節或獲取專業諮詢,歡迎立即聯絡我們,讓我們助您推動科研與臨床應用的新突破。

瀏覽數:
G-RFJCC5PV57